冷库中排除异味的方法
1、 冷库中产生异味的原因 所谓异味,即冷库中的烹饪原料及食物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通过物理化学的变化,产生一种不正常的气味,天长日久,这种气味就粘附于冷库的墙壁、顶棚以及设备和工具上。 冷库中产生异味,一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冷库在未进食品前就有一种异味存在。 入冷库前食品就有腐败变质现象,如变质的蛋、肉、鱼等。 存放过鱼的冷库,未经清洗即存放肉、蛋或水果蔬菜等食品,致使气味感染而变质。 冷库通风不畅,温、湿度过大,致使霉菌大量繁殖,产生霉气味。 冷库制冷管道的泄漏,制冷剂(氨)侵蚀到食品中导致异味产生。 冷库中温度不下降,致使肉品变质腐坏产生腐败味。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鲜肉未冻结、冻透即转库储藏。 不同气味的食品存在一个冷库库房内
2、 防止冷库异味产生的方法 入冷库冷藏的食品,必须经过检验,没有变质的方可入库存放。 冷库库房在进货前不得有异味存在。
若有异味,必须经过技术处理,排除异味后方可使用。 平常要加强冷藏设备的维护,严禁倒堆卸货,防止因此砸坏管路,造成制冷剂外泄。 食品在冷加工过程中,必须使冷库库房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得将冻制食品进行转库或存放。若冷库库房温度降不下来,应查找原因,待排除后再行食品加工。 冷库内不得混合存放互相感染的食品。
3、冷库排除异味的方法 臭氧法。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不但能*冷库库房异味,还能制止微生物的生长。采用臭氧发生器,可实现对库房异味的排除。 若冷库内存放含脂肪较多的食品时,则不宜采用臭氧处理,以免脂肪氧化而产生酸败现象。
冷库的除霉杀菌与消毒
冷库冷藏的烹饪原料和食品都有含有一定的脂肪、蛋白质和淀粉。这些营养成分的存在,会使霉菌和细菌大量繁殖生长。 为做好冷厍卫生管理工作,保证食品和烹饪原料的冷藏质量,就要定期地进行冷厍卫生消毒工作。 冷库的除霉杀霉与消毒,可先用酸类消毒剂。
酸类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主要是凝固菌体中的蛋白。常有的消毒剂有乳酸、过氧乙酸、漂白粉、福尔马林等。具体方法为:鱼出冷库后,将蒸发管组上的冰霜层*干净,并保持库房温度在50℃以下,然后按冷库库房每一立方米容积用食醋量50~100克配制,用喷雾器向库内喷射,先将库房门关闭严密,断断续续地开动鼓风机,让食醋挥发并在库内流动,使食醋大量吸收鱼腥味。
*要求
1.冷库用运输工具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库房内应合理分区并设置相关标识,便于库房内的货物储存、运输和管理。
3.库房内应设应急照明、开启门锁及报警装置,可自救或报警求救。
4.库房内的货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5.冷库门四周应设防橦护栏,并有醒目的标识。
6.装配式冷库应设平衡窗。
7.机房内应配置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毒衣、橡皮手套、木塞、管夹、酸性饮料等必须的防护用具和抢救药品,并设在便于获取的位置,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有关人员应熟练地掌握氧气呼吸器等用具的使用和人员抢救方法。
8.对于具有高压控制柜和配电柜的制冷机房应配置高压电操作的**工具及防护用品。
甲醛法:将冷库库房内的货物搬出,用2%的甲醛水溶液(即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消毒和排除异味。
控制和降低冷库的经营成本,在机器设备的运行管理中,要围绕"油、氟、水、电"做文章;在库房管理中,要严把"冰、霜、水、门、灯"五关;在质量管理中,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安徽冷库*指出,制冷系统蒸发压力及温度和冷凝压力及温度是主要参数。是进行操作与调整的重要依据,根据实际条件和系统变化,不断调整和控制运行参数,使其在经济合理的参数下运行,可保证机器设备和储藏产品的*,充分发挥设备效率,并节约水、电、油等。
1、防止蒸发温度过低
A、蒸发温度与库房温度的温差增大,就会使蒸发温度过低,这会导致制冷系数下降,能耗增加。据估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蒸发温度每降低1℃,则要多耗电1~2%。另外,温差增大,还会使冷风机的除湿量增大,库房湿度减小,从而引起食品干耗增大,食品品质下降。
B、我国通常采用的蒸发温度。蒸发温度与库房温度之差一般为10℃,果蔬冷库的蒸发温度一般设计为-1010℃左右,冻结物冷藏间为-28℃,冻结间为-33℃,而实际运行中,许多果蔬储藏库的温差在15℃左右,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蒸发温度与库房温度之差一般为3~5℃。
C、引起蒸发温度过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蒸发器(冷风机)过小
设计时有问题,或实际储藏品种与设计计划储藏品种不同,热负荷增加,比如,拟储藏苹果的冷库,用于储藏蒜薹,由于一个产区的蒜薹采收期只有几天时间,无法做到同苹果那样每天的进货量按库容量的5%-15%,而是3~5天就要入满,因此,如要及时把温度降到适宜储藏温度只能靠降低蒸发温度来实现。应增加蒸发器蒸发面积或更换蒸发器。
(2)压缩机冷量过大
库房负荷减小后,未及时减少压缩机的能量。冷库的压缩机是根据制冷系统较大负荷匹配的,而果蔬冷库的较大负荷是发生在货物入库阶段,其它大多数时间,压缩机的负荷不足50%。当入库结束温度降至适宜储藏温度以后,系统负荷大大减少,如仍开启较大的机器,这样便形成了大马拉小车,温差增大,耗电量增大。
应根据库房负荷的变化减少压缩机开启台数或用能量调节装置减少工作缸数。
(3)蒸发器未及时除霜
蒸发器盘管结霜使其传热系数变小,热阻增加,降低传热效果,制冷剂蒸发量减少,在压缩机能量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系统的蒸发压力降低,相对应的蒸发温度降低,所以要及时除霜。
(4)蒸发器中有润滑油
蒸发器中的润滑油会在蒸发盘管的管壁上形成一层油膜,同样会使传热系数变小,热阻增加,降低传热效果,制冷剂蒸发量减少,导致系统的蒸发压力降低,相对应的蒸发温度降低,所以应及时对系统放油,并利用热氨冲霜带出蒸发器里的润滑油。
(5)膨胀阀开启过小
膨胀阀开启过小,系统供液量少,在压缩机能量不变的情况下,蒸发压力降低,导致蒸发温度降低。